健康筆記, 貓健康

老貓就該吃低熱量低蛋白嗎?別讓老貓瘦成皮包骨!

許多竉物乾糧商或獸醫,都會建議老貓需要吃熱量較低的「老貓糧」。或許我們認為年紀大了,代謝能力下降,太豐富的營養會難以消化,會對老貓造成負擔,因此很容易將同樣思維套用在貓咪身上。

但其實老貓所需要的熱量更高,除非特殊因素,否則並不需要刻意追求「三低」飲食;相反,老貓更需要吸收充足熱量、高優質蛋白質的食物。最好是能夠提供以蛋白質為主的新鮮肉類,而不是以穀類為主的乾糧。

 

老貓除了應增加熱量的攝取外,同時需要更多的優質蛋白質來維持肌肉等蛋白質組織的運作。低蛋白飲食不會預防腎病,蛋白質不足更是會導致肌肉組織的流失。

 

有關更多老貓對蛋白的攝取需求,可參閱以下由獸醫 Dr. Mark E. Peterson所寫的「別讓老貓瘦成皮包骨」,看更詳細的探討。

《別讓老貓瘦成皮包骨》

原文出處:http://feline-nutrition.org/nutrition/dont-let-your-senior-cat-become-a-skinny-old-kitty
作者:獸醫 Mark E. Peterson, DVM, Dip. ACVIM
中譯:寵物生肉糧專門店

有很多獸醫和貓主人問我,關於貓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的問題。老貓,或是患有非甲狀腺疾病的老貓的蛋白質需求是多少?這些是很好的問題,因為隨著貓年紀的增長,他們會需要更多的蛋白質,以預防肌肉流失和體重減輕。

我們必須對「老貓都必要吃熱量較低的老貓食品」的說法提出質疑 (註1-2)。隨著貓的年齡增長,牠們吸收和代謝它的效率會降低。而當他們每日必須攝取的蛋白質分量沒有達到時,肌肉便會流失,使貓變得消瘦及體力下降 (註1-5)。和年輕貓比起來,老貓除了要提高熱量的攝取外,也需要比較多的蛋白質以維持蛋白質的存量. (註1-6) 因此,除了為老貓提供適量的蛋白質外,優質蛋白質是極為重要的,也就是來自動物而非穀物的蛋白質 (即來自動物源而不是穀物源)。

在美國,健康貓的最低營養需求的主要建議機構是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 (簡稱 NRC),以及美國飼料管理協會 (簡稱 AAFCO) (註7)。在過去幾年來,AAFCO的最低營養標準建議已經取代了NRC,成為美國商業寵物食品的主要參考依據 (註8)。雖然 AAFCO 所建立的標準被美國各州拿來做為製定乾糧法規的依據,但AAFCO的標準並不具備直接規範的權力。就如同人類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一樣,AAFCO的寵物食品標準並不是最高準則,而是一個最低營養需求的建議。

更重要是,AAFCO 和 NRC 都沒有制定出適合年老的正常健康貓的最低營養需求建議量。因此,在決定老貓每日所需要的最佳蛋白質分量時,AAFCO 所提供的參考依據是非常的少。

正常的健康貓需要吃多少蛋白質?

貓作為純肉食性動物,和其他哺乳動物比起來,他們需要更多的蛋白質。(註10-12) 貓的身體並不需要碳水化合物,因此適合貓的是高蛋白質,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。住在野外的貓,每日攝取的熱量百分比約是 50%-60% 的蛋白質,30% -50%的脂肪,以及5%-10%的碳水化合物。(註11, 13-15)

首先,讓我們計算一下生活在野外的貓的每日攝入量。 我們知道,在野外,他們可以選擇吃什麼獵物,他們通常會攝入至少 50% 的日常卡路里需求作為蛋白質。 一個典型的、不活躍的成年貓每天的能量需求約為每公斤體重 40-45 大卡,表示為 kcal/kg/天,而活躍或體重不足的貓的能量需求高達 80 kcal/kg/天 . ¹⁶⁻¹⁷ 因此,如果貓 50% 的卡路里來自攝入的蛋白質,並且每克提供 3.5 kcal 的能量,表示為 g,那麼對於消耗 40 kcal 的貓來說,這將計算為 5.7 g/kg/天的蛋白質 /kg/day 或高達 11.4 g/kg/day 貓吃 80 kcal/kg/day。

首先,就針對生活在野外在野外的貓,我們來算一下每日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。在野外的貓,可以選擇任何想吃的獵物,而牠們通常會吃下至少的熱量中至少有50%是蛋白質。一隻典型的、不愛動的成貓,每天的熱量需求為每公斤 40-45大卡 (簡寫為大卡/公斤/每天),而活潑好動或是體重過輕的貓,每天的熱量需求為每公斤 80大卡/公斤/每天。(註16-17) 因此,如果貓攝取的熱量中,有50%是來自蛋白質,而每克的蛋白質提供3.5大卡的熱量,那麼每吃下40大卡/公斤/每天,所攝取到的蛋白質是5.7克/公斤/每天。如果貓吃下去的是80大卡/公斤/每天,所要攝取到的蛋白質是11.4克/公斤/每天。

以上的計算是根據一份最近所做的研究,該項研究的對象是42隻年齡介於2.9到9.1歲的健康貓,牠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想要吃的食物,去滿足熱量需求。(註18) 換句話說,這項研究所提出的問題是:當貓可以自由的選擇蛋白質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,以滿足每日熱量需求時,他們會吃下甚麼?

在該研究中,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量是接近每日26克蛋白質,9克脂肪,8克碳水化合物。換算成熱量百分比,是52%的蛋白質,36%的脂肪和12%的碳水化合物。而這42隻貓的平均體重是4.9公斤,所以換算下來,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大約是5.3克/公斤/每天。

然而,我所計算的蛋白質攝取量是5.7到11.4克/公斤/每天,而這個研究所得出的蛋白質攝取量是5.3克/公斤/每天。為甚麼會比計算較低?可能與這些用作做研究對象的貓活動量較低有關,所以牠們的熱量需求大約是45大卡/公斤/每天。(註16-17)

結論:健康的年輕到中年貓,每天最佳的蛋白質攝取量大約介乎 5.5克/公斤到11.5克/公斤。

對於老貓的蛋白質需求,我們了解多少?

到目前為止,我所討論的都是健康的、十歲以下的年輕及中年貓。當貓隨著年紀的增加,每天的熱量和蛋白質需求又會有甚麼變化?事實上,隨著貓步向成熟至中年,即4到9歲,他們的熱量需求會開始降低。這解釋了為何介於這段年紀的貓,體重會有傾向增加的現象。(註19-20)

然而當貓變老,大約是從10到12歲開始,所需要的熱量會明顯提高。(註19-21) 如果每天攝取的熱量沒有增加,體重便會因為肌肉流失逐漸減輕,也就是所謂的老化肌少症。(註22-23)

有兩項研究,檢視了成貓需要多少蛋白質才能維持成貓的肌肉量。雖然這些研究都未有提及老貓所需,但都強調了適量的優質蛋白質,對於維持肌肉的重要性。

在第一份研究中,貓被餵以三種熱量水平的食物,蛋白質的乾物比分別是22%、28%或36%。(註24) 而蛋白質來源是家禽、大豆、魚和結晶氨基酸以符合對氨基酸的需求。而只有吃乾物比36%蛋白質的那一組貓沒有肌肉流失,吃28%和22%蛋白質的貓都有肌肉流失的現象。如果把維持肌肉當作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的指標,計算下來蛋白質的需求量是5.28公克/公斤/每日。這個數字和之前提到的,讓貓自由選擇食物的那份報告所計算出來的蛋白質攝取量相比,即5.3克/公斤/每天,幾乎是一模一樣。(註18)

第二份研究針對的是兩組熱量相等,但蛋白質高低不同的飲食。(註25) 在這份研究中,蛋白質來源包括小麥麩、大豆蛋白質、家禽和家禽副產品餐。這些貓原本吃的是乾物比36%的蛋白質,然後轉吃蛋白質乾物比30%和53%食物,以交叉的方式給予這兩組不同的蛋白質。有趣的是, 當貓吃30%的蛋白質時,肌肉流失大約1.2%,但是當他們吃53%的蛋白質時,平均肌肉增加4.2%。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,因為隨著食物中蛋白質的提高,貓可以氧化蛋白質以作為熱量。(註26) 相同的研究人員進行第三份研究,計算出貓需要的蛋白質是5.28克/公斤/每天,以維持身體肌肉。

貓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才能維持肌肉最佳狀況,還有待明確定義,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某些貓來說,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是遠遠超出NRC建議量。而一般健康貓,攝取至少5.5克到6克/公斤/每天的蛋白質,可能會較理想。因為當貓年紀到達11至12歲時,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取提高計算因子是1.1至1.6,也就是提高10%到60%,以維持肌肉量並預防老化肌少症。(註6, 8) 所以根據比例計算,老年貓的蛋白質攝取要提高到至少6克到8.5克/公斤/每天。

很顯然的,並非所有蛋白質的價值都是一樣的,尤其是對純肉食動物而言 (例如貓)。(註27) 生物利用價值是衡量該蛋白質供應氨基酸 (尤其是 11 種必需氨基酸) 的指標,以及用適當的比例來供應這些必要氨基酸。和植物蛋白質 (例如玉米蛋白, 大豆, 大豆蛋白質) 相比,動物蛋白質 (例如肉和肉的副產品) 有比較高的生物價值。

除了生物價值外,蛋白質的消化率亦是關鍵所在。如果一種食物含有很高的蛋白質,但卻不容易消化,那有甚麼用呢?在貓短短的消化道中,植物蛋白遠比動物蛋白難以消化。當你在替貓選擇食物時,這些是重要的考慮;但當你是在為老年貓選擇食物時,這些考慮不只是重要,而是非常重要。因此以穀物為基礎的蛋白質,絕對不應用作老年貓主要的蛋白質來源。

總結

臨床上,健康的年輕到中年貓最佳的蛋白質攝取量大約是每天5.5克/公斤到11.5克/公斤。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加,從10-12歲開始,熱量和蛋白質的需求也提高。因此要維持老年貓的肌肉和健康, 每天食物中的優質蛋白質至少要6-8克/公斤,或甚至更多。

要提供如此份量的蛋白質,關鍵是你所餵的食物營養成份要很高,最少有50%的熱量是來自動物蛋白質,而不是植物或穀物。如果你餵的食物,來自蛋白質的熱量少於35%到40%,那要達到以上所提每日最佳蛋白質攝取量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的貓每天都能吃下很多的食物,也就是熱量。

作者介紹:

Mark E. Peterson 醫生積極投入臨床研究已經超過三十五年, 是貓的內分泌疾病研究和知識的權威. 他是第一個記錄貓甲狀腺亢進的獸醫(1979), 也是第一個用放射碘治療甲亢貓的獸醫(1980). 除了甲亢以外, Peterson 醫生也是第一個記錄貓的”新”疾病的醫生, 包括肢端肥大症, 副甲狀腺功能低下, 胰島素瘤和愛迪生氏病. Peterson 醫生是紐約市動物內分泌診所負責人, 那是一間專科轉診醫院, 只有照顧內分泌疾病的貓和狗.